最近,一位名叫陳靈石的小學生“火”了,原因是其開展的一項關于癌癥研究項目,獲得了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公開獲獎資料顯示,陳靈石是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獲獎項目名稱為《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
“神童”小學生產出研究生科研成果?
陳靈石獲獎的這個項目專業性有多強?權威人士解讀:不論是項目的立意,還是后期具體的實驗設計,都和一個碩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一般無二。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估摸是12歲的年齡,卻能夠產出研究生都要花兩三年時間的科研成果。如此驚人“成就”,恐怕歷史上極為罕見。于是,有輿論冠以陳靈石“神童”,并表示照此學習成長速度,成為諾獎得主指日可待!
如此強專業性的科學研究,卻只獲得三等獎,是否組委會評委也不太相信這是出自一名12歲小學生之手?
很快,有懂行人士指出,陳靈石所開展的實驗,多個步驟需要用到有毒的試劑原料,操作不當可能會感染,兒童根本就不允許進入這樣的實驗室,更不允許對腫瘤細胞進行操作。
所以,此事結論十有八九是實驗展示照片為擺拍,研究項目涉嫌學術造假,還反映出涉事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虛設。
實驗記錄爆出父母線索
陳靈石的獲獎項目,顯示的輔導教師有3名(呂冬梅、馬倩、時燕萍),大抵都是盤龍小學的老師。在他的實驗記錄本上,清晰地寫到:
2018年1月6日呂老師帶我到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陳老師和楊老師商量開展參與研究工作。陳老師和楊老師提及低氧適應研究重要性,而我想研究腫瘤,因為腫瘤太可怕了。
不難看出,陳老師和楊老師最早是希望陳靈石開展低氧適應方面的研究,是他自己主動選擇的研究腫瘤。
那么,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陳老師和楊老師,為何如此遵從一個小學生的想法呢?
在網友的一番探尋下,這一懸念在后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輿情聲明中得到了解答:昆明動物研究所的陳老師(陳勇彬)、楊老師(楊翠萍)系獲獎學生陳靈石的親生父母。
由此大概可以判斷,12歲的陳靈石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是父母利用身邊平臺和資源為其今后的發展鋪路。
本科均畢業于985名校
根據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隊伍”公開資料顯示,陳靈石父母均是研究員,其中,父親陳勇彬是腫瘤信號轉導研究組負責人、博士生導師;母親楊翠萍在腫瘤信號轉導研究組。
如此背景,就不難理解為何陳靈石能拿出《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這樣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進一步探尋發現,陳靈石父母的求學履歷非常相似。本科分別就讀于武漢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兩所985名校,均獲得理學學士,只不過陳勇彬比楊翠萍高一級。本科畢業后,兩人均選擇了中科院上海生化與細胞所攻讀博士學位,也就此開始結緣。
博士畢業的陳勇彬,2005年赴美國德州西南醫學中心做博士后;次年,楊翠萍追隨之。兩人于2012年作為高端人才引進回國,雙雙就職于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根據年齡推測,陳靈石大概率是在兩人在美期間所生。
回顧過往,其實并不缺少優秀科研人員將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的先例,但像陳勇彬、楊翠萍父母這樣從小學起就“照顧”孩子的,還不多見。至于當中是否有違法違規行為,期待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一步的調查結果。
對于小學六年級學生憑借《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獲得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你怎么看呢?歡迎留言交流!
注: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刪!
關鍵詞: